​做客阅读训练及答案

2023-11-20 20:29 来源:集名网 点击:

做客阅读训练及答案

1、做客阅读训练及答案

做客阅读训练及答案

(1)今天是青青的十岁生日。放学后,青青并没有像往常一样一上山就砍柴。奶奶说了,今天她可以不砍柴。

(2)青青坐在山头上的一块大石头上,一阵微风缓缓吹过来,柔柔地抚摸着她的头发她的脸。

image.png

(3)10岁的青青是奶奶一手带大的。青青生下来不久,爸爸妈妈就外出打工。几年来青青只和妈妈通过几次电话。每次通话都很短暂,妈妈总会在电话那头哭,爸爸总会抢过电话,说青青乖,打长途贵,过年的时候我和妈妈回家看你。说完,就挂了电话。但数了一年又一年,爸爸妈妈谁也没有回来。

(4)说不出为什么,今天青青特别想爸爸妈妈。青青想,要是爸爸妈妈回来陪我过生日多好啊。可是爸爸妈妈为什么都不回来呢?

(5此刻,青青坐在山头上,眼前是一座又一座的山。层层叠叠、高低起伏。奶奶说过,山的尽头,就是爸爸妈妈打工的地方。如果自己现在用力喊,爸爸妈妈会不会听见呢?青青站了起来,她把手罩在嘴前,试着喊了一声,爸爸,妈妈!很快青青就听见对面山上传来自己的回音:爸爸,妈妈。青青有些高兴了,赶紧又喊了一声,山上又传来了一阵回音。

(6)爸爸,妈妈!爸爸,妈妈,你们回来吧!青青使出全身力气喊了起来。青青听见,自己的声音不断在山谷里回荡,一声接着一声,一层连着一层,一直传到看不见的地方。她看到,层层叠叠的山很快都变成了爸爸妈妈的脸。爸爸妈妈说,青青乖。爸爸妈妈说,我谬年就回家看你。青青的声音就小了下来,她哭了。

(7)爸爸,妈妈!就在擦眼泪的时候,青青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了一阵喊声。她扭过头,不知什么时候村里的几个伙伴全都站在了自己身后。这些伙伴和青青一样,也都好几年没见到自己的父母了。他们说,青青,我们一起喊吧。顿时,山谷里“爸爸、妈妈”的呼唤声一片,整齐又悠长。

(8)孩子们,先停一停好吗?正在大家喊得起劲的时候,应声走来一位戴眼镜的叔叔。青青认识这个戴眼镜的叔叔,今天在学校,青青看见这个叔叔和老师在说话。后来叔叔还和老师一起到教室做了个调查,大致是问哪些同学的父母不在家,结果全班同学都举了手。

(9)我是电视台的`记者。眼镜叔叔自我介绍说,刚才你们的喊声吸引了我。我能帮你们把愿望带给你们的爸爸妈妈。

(10)真的吗?怎么帮?青青和伙伴们一起围了上去。叔叔指着摄影机说,我可以用它把你们要说的话录下来,然后在电视上播放,你们的爸爸妈妈在远方就能看见了。

(11)太好了!我要录,我要录。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往镜头前拱。

(12)叔叔说,你们别急,一个一个来。你们每个人对着镜头说一句话,说的时候想象着爸爸妈妈就在面前,说最想对他们说的话。

(13)……

(14)在场的几个伙伴都表达了自己的愿望,只剩下了青青,叔叔把镜头对准青青,示意她说话。青青看着乌黑的镜头,双手在胸前绞动,嘴唇动了几动,却一直没说出话来。

(15)说吧,不怕。伙伴们也为她加油。

(16)青青狠狠地咬了一下牙,之后,终于小心翼翼地探出头,轻轻地对着摄影机问了一句话:爸爸妈妈,今年……今年我可以到你们家做客吗?

(17)青青看见,眼镜叔叔的眼睛瞬间就湿润了。

(选自《小小说选刊》2011年第9期,有删改)

1、“做客”一词出自小说中青青的一句话,意蕴丰富,令人回味。请结合全文回答问题。(6分)

(1)“做客”有什么含义?

(2)小说以“做客”为标题有什么作用?

2、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青青,为什么还要写那群小伙伴?(3分)

3、第(13)段省略了小伙伴们说的话,请结合上下文,发挥想像,把其中两个小伙伴说的话填补在下面横线上。(4分)

第一个小伙伴说:

第二个小伙伴说:

4、品读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,分析青青说话时的心理。(4分)

5、戴眼镜叔叔为孩子们拍摄的视频在电视台播放,请你为这段视频拟写一句公益广告语。(20字以内)(3分)

答案:

1、(1)“做客”是指爸爸妈妈外出打工的时间太长了,青青都快忘记他们“一家人”的身份了,觉得他们是客人一样,放假到“他们家”做客。

(2)谁做客?到谁家做客?设置悬念,引人入胜;家人做客,反映社会现象,引起读者思考。

2、起衬托作用,通过小伙伴们也想念爸爸妈妈来衬托青青,她也只是她们中的一员;更加广泛、深刻地反映主题,提醒人秘注“留守儿童”现象。

3、示例:第一个伙伴说,爸爸妈妈,你们回家过年吧。

第二个伙伴说,爸爸妈妈,我数学考了100分。

第三个伙伴说,你们放心挣钱吧,我已经很听话了。

4、运用神态和动作描写,“狠狠”地“咬”说明青青是下了很大的决心,因为她不想让爸爸妈妈为她操心;“小心翼翼”是因为今天是青青的10岁生日,她特别希望爸爸妈妈能够回来陪她过生日,所以“探”出头来;“轻轻”地“问”说明青青特别懂事,只是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愿望,希望能到爸爸妈妈身边去一起过生日。

5、示例:1爸,妈,我多么希望你们能回来陪我过生日。2为了孩子,为了明天,为了末来。

2、麈尾阅读训练及答案

麈尾阅读训练及答案

白化文

①麈(zhǔ)尾,是的一种道具。直到唐代,还在士大夫间流行。宋朝以后逐渐失传。近现代的人没有见过实物,往往顾名思义,把麈尾认为与马尾拂尘是一类东西;或见古代图画中有之而不识,把麈尾看成扇子。其实,考古与文物界,早在四十年代傅芸子先生发表《正仓院考古记》之时,对麈尾的形制已经了然。可是文献界与文物界有时脱节,1979年出版的《辞海•下册》4728页麈尾条的解说是:拂尘。魏晋人清谈时常执的一种拂子,用麈的尾毛制成。

②麈尾,形如树叶,下部靠柄处则常为平直状。它有点像现代的羽扇,可又不是扇。麈尾也绝不像拂尘,这是肯定的。拂尘的形制、用途与麈尾大不相同。

③据说,麈是一种大鹿。麈与群鹿同行,麈尾摇动,可以指挥鹿群的行向。麈尾取义于此,盖有领袖群伦之义。魏晋六朝清谈家习用麈尾。只有善于清谈的大名士,才有执麈尾的资格。在这一点上,它有点像某些外国帝王和手持的权杖,起显示身份的作用。那是不能随便交与他人,特别是交与侍从代为掌管的。而拂尘,则是侍女一类人侍候主人时拿的东西,这是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。

④东晋大名士王导有一篇《麈尾铭》:勿谓质卑,御于君子。拂秽清暑,虚心以俟。麈尾本来的用途似乎是拂秽清暑,大约兼有拂尘、扇子的功用,可是御于君子,经清谈名士手执以后,身价倍增,谁还敢说它质卑呢?

⑤唐代孙位的《高逸图》,实为《竹林七贤图》残卷,其中所绘阮籍便手执麈尾。七贤以嵇康、阮籍为首,看来阮籍执麈尾也隐喻有竹林清谈领袖之意吧。此外,唐代阎立本→代帝王图卷》中的孙权,也手执麈尾。从而又可看出,麈尾虽是清谈所用的名流雅器,但因它能显示一种高雅的领袖身份,所以,名士平时自然可以手执,另一些虽非名士但具有某种领袖资格的人也可以拿。

⑥麈尾实物,有镶牙漆木柄的,有镶玳瑁檀木柄的,显示出贵族用具的风貌。据《晋书•王衍传》记载,大清谈家王衍常用的是白玉柄麈尾,他的手和玉柄同样白皙温润,有一种病态美,历来为名士所称道。《陈书张讥传》记载,陈后主造了一个玉柄麈尾,认为当时配拿它的只有清谈家张讥,就把它赐给了张讥。这两则故事说明:。大名士王病重时,在灯下转动麈尾看来看去,长叹不已。王死后,另一大名士刘把犀麈尾纳入棺中。麈尾与名士,可真是生死与共了。

13.从功用上讲,麈尾与拂尘、扇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?(2分)

14.请在第⑥段的横线上补写一句恰当的话。(2分)

15.因为文献界与文物界的`脱节,《辞海下册》4728页对麈尾的解说并不准确,请你根据本文内容,在第①段横线上为麈尾准确定义。(2分)

16.读过本文之后,你对麈尾有了哪些方面的了解?请用简洁的语言予以归纳。(2分)

17.积累链接:请默写出教材中朱熹《观书有感》的最后两句诗。(2分)

参考答案:

13.(2分)麈尾与拂尘、扇子的相同之处是都能拂秽清暑。(1分)不同之处是拂尘与扇子任何人都可以使用,而麈尾只有清谈名士和具有某种领袖资格的人才能使用。(1分)

(说明:若分开表述麈尾与拂尘、麈尾与扇子的不同点,也可得分)

14.(2分)①那时的麈尾是极其华贵的。

②华贵的麈尾是极受名流重视的。

(说明:答对其中一点即可得分)

15.(2分)麈尾是魏晋清谈家经常手执的一种道具。或麈尾是魏晋清谈家经常用来拂秽清暑,显示身份的一种道具。

16.(2分)通过本文的阅读,可以了解麈尾的来历,形状,用途,制作工艺以及它与拂尘、扇子的区别。

(说明:答对一点得0.5分,至2分为止)

17.(2分)问渠那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

(说明:错一字扣1分)

3、黄河阅读训练及答案

黄河阅读训练及答案

黄河(15分)

①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,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。她从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步,接纳千溪百川,一路浩浩荡荡,奔腾东流,经青海、四川、甘肃、宁夏、内蒙古、陕西、山西、河南、山东等九个省区,注入浩瀚的大海,全长5465公里,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,像一条金色的巨龙,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。

②在古代,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。那时,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,气地肥沃,到处是青山绿野,植物种类繁多,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。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,经济发展、人口繁衍较快,治、文化也比较先进。因此,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。

③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出生在黄河中游,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。后来建立夏、商、周王朝的都是他的后裔。他们自称华(或夏),聚居在中原地区,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,所以后世又称其为中华。后来,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。

④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,逝代文明的发祥地(创建基业的地方)之一。在新石器时代中期,黄帝族就已开始使用彩陶。从河南混池仰韶村、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的古文化址中,可以见到大约5000年前即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、石农具、木结构房屋,储粮的窖穴,还有各式各样的'陶器,其中带有人面、鱼、鹿等图案的彩陶相当精美,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。这种文化被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。

⑤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、西安、洛阳和开封,都在黄河流域。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,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,影响着世界各国,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。

⑤黄河,以丰富的乳汁,哺育了中华民族,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的身旁辛勤劳动,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。黄河,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,我国文化的发源地。

17、第①段中划线的语句说明了黄河的什么特点?(3分)

答:

18、用简明的语言表述黄河流域之所以能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的原因。(3分)

答:

19、本文第④段举仰韶文化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?(3分)

答:

20、本文第③段开头的相传和第④段第一句的之一能否省略?为什么?(3分)

答:

21、本文为什么用摇篮比喻黄河?(3分)

答:

参考答案:

17、气势雄伟,流程漫长,流域广大。

18、自然环境优越,有利人类生存。

19、是为了说明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,逝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。

20、不能省略。因为相传表示所述的内容来源于传说,不是确实有据的;之一则表示还有别的发祥地,黄河流域不是唯一的。

21、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。(或:是我国文化的发源地。意思相近均可)

4、秦岭阅读训练及答案

秦岭阅读训练及答案

方光华曹振明

①秦岭横亘于中国中东部,西起甘肃临潭县白石山,东经天水麦积山,穿越陕西,直至河南,全长约1600公里,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,气势磅礴。

②巍峨的秦岭造就了关中的雄胜。关中盆地四塞以为固(《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》)。关中四塞之东、南、西三塞均由秦岭山脉所成,东边华山、王顺山、骊山,东延为肴山,横亘于黄河与洛水之间;南边太白山、终南山等,雄峙于关中平原的南部;西边岐山、陈仓山等,阻隔于关中西部。另外再加上尧山、黄龙山等逶迤连绵的北部山系,一起组成了关中四面环山的地形地势。在四周绵延起伏、层峦叠嶂的山脉之间,藏有许多雄关险隘。举其要者则有四处:东为潼关或函谷关,南为武关,西为散关,北为萧关。潼关是东部进入关中的天然防线,南依秦岭,北有渭洛并黄河之要,西有华山之屏,东面山峰连接,谷深崖绝,险厄峻极;函谷关则扼崤函之险,控制着关中与中原之间的往来咽喉;武关守中的南方门户,建在秦岭南麓陕南商山的谷涧,悬崖深壑,号称三秦要塞;散关则西扼关中交通要道,南依秦岭山脉,乃蜀秦往来之咽喉,兵家必争之地。另外北方的萧关居六盘山东麓,控扼塞北通向关中之要道。因恃秦岭,关中进可攻、退可守,形成了制内御外的绝佳态势。占据关中,就意味着掌握了天下要领、扼制了九州咽喉。

③秦岭形成了八百里秦川的肥沃富饶。秦岭北翼塑造了两条大河泾水和渭水,秦岭北麓又发源了六条河流灞水、水、沣水、水、水和涝水,泾水与灞水等六条河流最后一并汇入渭水。八百里秦川即为八水的冲积平原,土质疏松肥沃,地势舒展平坦。早在《尚书禹贡》中,关中之地即被列为最上等的'土地。加上历代所修渠道,如秦国的郑国渠,汉代的漕渠、龙首渠、六辅、白渠等水利工程,以及汉唐诸运河的开通,关中平原的灌溉条件获得扩展,为农耕生产提供了优良条件。张良称关中沃野千里,南有巴蜀之饶,北有胡苑之利,乃金城千里,天府之国(《史记留侯世家》)。《史记》称关中之地,于天下三分之一,而人众不过什三;然量其富,什居其六(《货殖列传》)。至隋唐时代,关中仍有天府美称。

④秦岭的山林以及河流、湖泊不仅为关中提供了充足的水源,还改善了关中环境,使得关中气候清爽,山水相间,风景如画。秦岭自古以来就是皇家园林和离宫别馆的首选之地,关中山水也激发了众多文人墨客的雅兴,仅一本《全唐诗》就留下诗篇百余首。

⑤由于秦岭与关中的战略地理优势与富庶,关中成为中国古代治中心的首选之地。先后有周、秦、汉、唐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。长安治中心地位前后长达一千一百多年,成为我国建都时代最早、建都王朝最多、定都时间最久、都虫模最大、历史文化遗址最丰富的中华古代首要治中心。这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历史中都极其罕见。以致古人称秦岭为龙脉,称关中为中原的龙首。

(选文有删改)

8.秦岭有哪些重要作用?结合文意简要概括。(3分)9.第③段结尾引用《史记》中的文字,有什么作用?(2分)

10.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,回答括号内的问题。(4分)

(1)占据关中,就意味着掌握了天下要领,扼制了九州咽喉。(要领在文中是什么意思?有何作用?)(2分)(2)秦岭自古以来就是皇家园林和离官别馆的首选之地。(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?为什么?)(2分)

11.下列表述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()(3分)

A.关中东边有华山、骊山、肴山等,南边有太白山、终南山、王顺山等,西边有歧山、陈仓山等,北部有尧山、黄龙山等。

B.潼关是东部进人关中的天然防线,武关则西扼关中交通要道,散关守中的南方门户,萧关则控扼塞北通向关中之要道。

C.八百里秦川为八水的冲击平原,其中八水指泾水、渭水、灞水、水、沣水、水、水和洛水。

D.秦国的郑国渠,汉代的漕渠、龙首渠.六辅、白渠以及汉唐诸运河等工程,为关中平原的农耕生产提供了优良条件。

(一)(12分)

8.秦岭造就了关中的雄胜(地理优势);秦岭形成了八百里秦川的肥沃富饶;秦岭改善了关中环境;秦岭使关中成为中国古代治中心的首选之地。(3分)

每点1分,答出三点即可。共3分。

9.引用《史记》中的文字,说明了八百里秦川的肥沃富饶,增加了说明的可信度,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。(2分)

答出说明了肥沃富侥,得l分;答出增加了说明的可信度或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,得1分,共2分。

10.(4分)

(1)第一问:要点,关键。第二问:说明了占据关中对于掌控天下的重要性。(2分)

每问l分。共2分。

(2)不能。自古以来从时间上限定,说明秦岭作为皇家园林和离宫别馆首选之地由来已久。如果去掉就不能体现这一点。(2分)

答出不能,得1分;答出作为首选之地由来已久,得1分.意思对即可。共2分。

11.D(3分)

选项正确,得3分。共3分。

5、摘棉花阅读训练及答案

摘棉花阅读训练及答案

①坐在去石家庄的汽车上,透过车窗看到外面一大片棉花地,白花花的棉花一朵朵从棉花碗儿里膨出来,由不得想,这是谁家的棉花?怎么还不摘呢?再不摘就开大了啊!这个想法一冒出来,竟满心焦灼,恨不得喊司机停车,奔到棉花地里,帮人家摘了那棉花。

②长这么大,只摘过一回棉花,却自回味过一万回。那一年,我刚上初中,在一个叫南旺的村子里,哭着喊着要表姐带我去摘棉花。表姐拗不过,便带我去了。秋阳之下,好一片望不到边的棉海!在地头,表姐为我在腰里系了个蓝白格子的包袱皮儿,贴腰的那面勒得紧,外面则松松地张了口,以便往里面装棉花。表姐腰里也系个同样的包袱皮儿,边摘棉花边为我讲解摘棉花的要领下手要准,抠得要净,棉花碗儿里不能丢棉花根儿。我一一记下,心说,这不忒简单!开始摘了,手却笨笨的,一摘就把棉絮抻得老长,棉花碗儿里还丢了不少的棉花根儿。为了摘干净,我不得不用左手牢牢托住棉花碗儿,右手一点点抠棉花根儿。表姐看我摘得拙,笑死了,跑过来为我示范眼到手到,左右开弓,同时摘两朵棉花,指尖带了钩儿一样,轻轻一抠,棉花碗儿就溜光地见了底儿;双手各存了四五朵棉花后才一并塞进包袱不一会,表姐的包袱就鼓起来了,怀孕一般,拿手托着包袱底,腆着肚子回到地头,把一包袱棉花倒在一个大包袱皮儿里,轻了身回来继续摘整个半晌,我光顾得叫唤这朵棉花大那朵棉花美了,收工时竟没有摘满一包袱棉花,手却被扎得稀烂。

③离开那片棉田许多年后,我依然会做摘棉花的梦。我梦见自己弹钢琴般地弹着洁白的云朵,手指如飞地采摘着棉花。我腰间的包袱鼓鼓的,怀孕一般。即便从梦中醒来,我还会意犹未尽地缩在被窝里模拟摘棉花,鹰爪一样蜷了十指,试图一次钩净冥冥中那粘附在碗底儿的棉花根儿。我自信通过醒时梦时恁般不懈演练,我的摘棉技术定然已是突飞猛进,真盼着有机会再跟我那牛表姐较量一番。

④我的表姐却着实攥牢了我的把柄,只要一见着我,不管当着多少人的面,立刻活灵活现地向大家表演我一手托着棉花碗儿、一手抠棉花根儿的丑态。那些庄稼把式们看了,无不解恨地冲着我狂笑,臊得我抓起一把瓜子,稀里哗啦地扬到表姐身上。

⑤在噪棉田的地方,我操作着电脑,带一群美术生欣赏齐白石的画作。讲到《棉花》时,我动情地说:你们可以忘掉今天的课,甚至可以忘掉我,但是,我拜托你们一定记住齐白石这幅《棉花》的题款花开天下暖,花落天下寒。在这个世界上,能画棉花的人很多,能说出这个妙语的却惟有齐白石。在我看来,只有一个真正懂得感恩的人才能对棉花唱出这么美妙的赞歌。棉花,是一个还没有学会涂脂抹粉的乡下女孩儿,是对严寒大声说不的花,是大地献给人类的至宝。

⑥今天的`我,一想到身上的丝丝缕缕原是田间一朵朵被阳光喂得饱饱的花,心中就涨满暖意。

⑦嗯,反正要是能让我到甭管谁家的地里去摘上半晌棉花,我会乐。

(选文有改动)

20.本文从看到棉花地写起,还写了哪些事?(4分)

21.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。(4分)

22.从两个角度品析第⑥段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。(4分)

23.如何理解第⑤段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?(3分)

24.摘棉花令作者怀恋至今,联想你的一次劳动经历,描述出来。(不超出所给字格,即少于105字)(7分)

参考答案:

20.(4分)回忆上初中时,跟表姐摘棉花;梦里摘棉花;表姐和庄稼把式们嘲笑我摘棉花的丑态;带学生欣赏画作,赞棉花。

21.(4分)运用了动作(细节)描写(1分),如左右开弓、轻轻一抠等(1分),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姐摘棉花动作的娴熟、轻巧、利落(2分)。

22.(4分)饱饱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,赋予棉花以人的情态(1分),形象地写出了棉桃的饱满(1分),传达出作者对棉花的喜爱(1分);运用了叠词,富有音韵美(1分)。

23.(3分)这句话写出了棉花的朴实和对人类的贡献,这是对棉花的赞美。(大意对即可)

24.(7分)略。

6、狠爱阅读训练及答案

狠爱阅读训练及答案

徐立新

(1)学校离家只有500米的距离,可就是这短短的500米,对她来说,却是布满艰难的万水千山。

(2)因为双脚有严重残疾,9岁的她,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蹦蹦跳跳地去上学,就连稳稳当当地走都不行,她的脚踝处有明显的扭曲变形,脚掌根本着不了地,因此,身体的重量几乎都压在脚的外侧,每挪一步,她都是晃晃悠悠的。

(3)短短的一条巷子,她不知用了多长时间,才勉勉强强通过,总算大汗淋漓地挪到路口,学校就近在咫尺,可此时,她的脸上却露出更加悲伤的表情接下来的路,再没有任何可扒扶和借力的东西。

(4)她坐在地上,低头呜咽,乞求路人的帮助。

(5)这一幕看着让人揪心,终于有人过来帮忙了,把她扶了起来,打算送她到学校。可就在这时,一个面目狰狞的女人突然冲了上来,怒气冲冲地从路人的手中将她夺了下来。大声吼道:自己走过去!

(6)所有的人,都被女人的突然举动给吓呆了。她在一边开始大声哭泣,并且不愿意挪步,显然,她觉得眼前的这个女人太凶狠和无情。

(7)她的哭泣和不听从,引来女人更大的愤怒,开始使劲地推打她,一边打,一边怒问道:每天都等待别人的可怜,你不觉得耻辱吗?每次都等待别人的帮助,你不觉得羞愧吗?你脚有残疾,难道心也有残疾吗?

(8)没有人怀疑,女人就是她的母亲。她一边哭泣着,一边慢慢朝学校爬去,可这却招来了母亲更大的不满,母亲将她狠狠地拽了起来,怒吼道:是人就直立行走,只有动物才爬,给我堂堂正正地走过去!

(9)直立行走,堂堂正正地走过去,对于她,该是多难呀!但是母亲全然不顾这些,在母亲的一声声怒责下,在接连摔倒14次后,她终于走进了学校

(10)此时,站在她身后的母亲,泪如雨下。

(11)此后,她宁可一次次地摔倒,也不愿意爬着去上学。因为母亲告诉过她,别人只能扶你一次,却不能永远扶着你

(12)9年前,母亲遭遇难产,她成了不幸的孩子,医生的诊断是马蹄内翻足,今生只能爬着走。那一刻,母亲伤心欲绝。为了帮她治病,母亲不顾一切地干活,什么累活脏活都愿意干,可女儿的病没有一丝的好转

(13)母亲开始天天、月月、年年逼迫她坚强,甚至抛下所有的柔情,对她拳脚相加。为此,她吃尽了苦头,却学会了坚强。

(14)在她14岁那年,奇迹发生了,她居然能直立行走了,虽然还不是那么稳当,虽然偶尔还会摔一个小跟头,但比之从前,已经有天壤之别了。她在泪水和感激中终于明白,原来,母亲一直以来对她最狠心、最无情的训斥,恰恰是为了帮助她对抗和纠正命运对她的不公啊!寒微的母亲,从来都是心疼她的!

(选自《辽宁青年》2010年第3期)

7.文章第(10)段此时,站在她身后的母亲,泪如雨下。她终于走进学校了,母亲为什么泪如雨下?(3分)

8.文章开头为什么反复强调学校离家只有500米的距离?(3分)

9.结合上下文,品味下列语句的含义。(4分)

(1)可就在这时,一个面目狰狞的女人突然冲了上来,怒气冲冲地从路人的手中将她夺了下来。大声吼道:自己走过去!

(2)在母亲的一声声怒责下,在接连摔倒14次后,她终于走进了学校

10.作者写母亲对残疾的女儿狠爱这件事,引发了读者对什么问题的思考?结合生活实际,谈谈你的感受。(4分)

参考答案:

7、为女儿终于能坚强立地走完这段路而高兴感动落泪。也因为内心的无比心疼。

8、反复强调距离,反衬了女孩行走的艰难,为下文做铺垫。

9、(1)运用动作、神态、语言的.描写,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当时的狠心和无情。

(2)接连摔倒14次写出了女孩在这短短距离间行走的艰难,体现了女孩坚强的意志。

10、示例:引发了读者对坚强面对人生中的风雨问题的思考。(引发了读者对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问题的思考。)

我们的一生当中总有一些不如意,也有些人会向文中的女孩一样,如果在困难面前,只是一味地依赖别人,那么一辈子也无法学会立行走,学习和克服困难的过程虽然痛苦,但是走过艰难之后,奇迹与幸福才会来临。(加生活实际)有时作业没有完成,受到老师的训斥,当时觉得很委屈,但事后想想,这是老师对我的学习与人生的负责。

7、走近森林阅读训练及答案

走近森林阅读训练及答案

①森林是以树木为主体的许许多多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。森林里蕴藏着丰富的资源,森林资源按自然属性可划分为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两大类。其中生物资源又可分为植物资源、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三类。植物资源包括林木资源(乔木、灌木和竹子)和非林木资源(藻类、地衣、苔藓、蕨类和其他种子植物等);动物资源主要包括哺乳动物、爬行动物、森林昆虫、鸟类和鱼类等;微生物资源主要包括各种菌类、支原体、衣原体等。非生物资源主要是指支撑森林生物的林地土壤、水分等资源。可见森林是地球上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资源库,而且其主要部分即森林生物资源部分,是可以持续利用的可再生资源。

②森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。同时,森林还具有维护地球生命、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价值。

③森林可以给人类源源不断地提供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。木材产品主要包括原木、锯材、纸浆材、人造板材等;林副产品主要包括森林动物与微生物提供的各种产品等。为人类提供这些产品无疑是森林的重要功能。

④森林是生态平衡的主要调节器。森林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,使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,是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(niǔ)带,对保持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起着中枢和杠杆作用。可以说没有森林就没有生态平衡。

⑤森林能够有效地涵养水源和防止水土流失。森林凭借庞大的林冠、深厚的'枯枝落叶层和发达的根系,能够起到良好的蓄水保土和减轻地表侵蚀的作用。据测算,5万亩森林的蓄水量约有一百万立方米。在森林被破坏或无森林的地区,水土流失严重,许多河道和水利设施不断受到泥沙淤积,经常造成水灾。

⑥森林能够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。目前地球上的500万~3000万种生物中,有一半以上是在森林中(qī)息繁衍。

⑦森林能够有效地缓解“温室效应”。由于近代人类大量使用石化燃料,使大气中二氧化碳、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升高,引起地球上的“温室效应”。每公顷森林平均每年可吸收20~40吨二氧化碳,同时放出15~30吨氧气。

⑧据有关专家研究,一公顷森林平均每年能吸引700多千克的二氧化碳,可减轻工业酸雨的危害;城市中路旁的林带可以阻挡沙尘,滞尘率高达70%~90%。同时林带还有降低噪声的作用,噪声经过30米宽的林带可降低6~8分贝。

⑨森林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,同时又有巨大的生态环境效应,这是任何其他东西都无法代替的。

8。根据注音写出汉字。(1分)

①(niǔ)带②(qī)息

9、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对森林的价值进行说明的?(2分)

答:

10、根据对第①段的理解,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。(1分0

生物资源:植物资源、①、微生物资源

②:林地土壤、水分等

11、文章第⑤段中画线句子列举数字进行说明有什么作用?(2分)

答:

12、第⑦段画线句子中的“缓解”改成“消除”可以吗?为什么?(3分)

答:

13、文章第⑧段画线处应填写的表明这段文字说明中心的句子是什么?请写在下面。(3分)

答:

14、据报道,目前我国土地沙化正以平均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,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。防治土地沙化势在必行。请你结合森林的作用,为治理土地沙化拟一条标语。要求语言简洁,有感染力。(2分)

参考答案:

8、(1分)①纽②栖(有错该题不得分)

9、(2分)森林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,同时又有巨大的生态环境效应。(或森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。同时,森林还具有维护地球生命、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价值。)(每方面1分,意思对即可)

10、(1分)①动物资源②非生物资源(有错该题不得分)

11、(2分)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森林在涵养水源方面的重要作用。(意思对即可)

12、(3分)不可以(1分)。森林只是吸收部分二氧化碳,降低温室气体浓度,减轻温室效应(1分);不能吸收所有温室气体,使温室效应消失(1分)。(意思对即可)

13、(3分)森林能够有效地净化空气和降低噪声。(答出一方面得1分,答出两方面得3分,意思对即可)

14、(2分)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,标语能结合森林的作用,得1分;语言简洁,有感染力,得1分。

8、《蚂蚁》阅读训练及答案

一位朋友向我讲述了在南美洲一片森林边缘发生的故事。那一天,由于游客的不慎,使临河的一片草丛起火了,顺着风势游走的火舌活象一挂红色的项链,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。这时,明眼的巴西向导向我们叫道:“一群蚂蚁被火包围了!”我们顺着他指点的方向看去,可不是,被大火缩小着的包围圈里已经变成了黑压压的.一片。“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身于火海里了。”我心里惋惜地想着,可万万没有想到,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,而是迅速聚拢,抱成一团,然后向河岸的方向滚去。蚁团在火舌舔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,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烘焦后身体裂的声响,但是蚂蚁团却不见缩小。显然,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丝毫,肝胆俱裂也不离开自己的岗位。一会儿,蚁团冲进了河流,随着向对岸滚动,河面上升腾起一小层薄薄的烟雾。

我听着这则蚁国发生的真实的故事,像听着一曲最悲壮的生命之歌。小小的蚂蚁,其重不足百毫克,然而,在人类往往也要遭到重大伤亡的火灾面前,竟然能如此沉着、坚定、团结一致,不惜牺牲自己,以求得种族的生存,其斗争的韧性,其脱险方式的机智,又是如此感人,怎能不发人深思,油然而生出敬慕的情感来?

蚂蚁阅读练习题:

1、第一段中说外层蚂蚁被烧焦后“蚁团却不见缩小”,请说说这是为什么?(2分)

2、“可万万没有想到,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”一句中,“区区”是什么意思?能否删去?为什么?(3分)

3、第一段和第二段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?两段的主要内容各是什么?(4分)

4、读了上述文段,你觉得蚂蚁有哪几方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?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?(4分)

蚂蚁阅读答案:

2、“区区”表示数量少或渺小的意思,不能删去,用在这里是为了跟下文写蚂蚁的伟大形成鲜明对比,突出中心。

3、第一段是记叙,记叙蚂蚁群为保护种族自救的故事;第二段是议论,赞扬蚂蚁的精神,揭示故事留给人们的启示。

4、值得我们学习的蚂蚁精神:沉着、坚定、团结一致,不惜牺牲自己,斗争的韧性,机警的脱险方式。启示我们:要有团结、奉献、不懈斗争的精神,遇事要多动脑筋。

蚂蚁阅读答案,仅供大家参考,祝大家学习进步!

9、《孟尝君传》阅读训练及答案

《孟尝君传》阅读训练及答案

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,士以故归之,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。嗟乎!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,岂足以言得士?不然,擅齐之强,得一士焉,宜可以南面而制秦,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?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,此士之所以不至也。

13.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。(2分)

①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赖:

②擅齐之强,得一士焉擅:

14.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(4分)

①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

②此士之所以不至也。

15.王安石认为怎样的人才是真正的'士?他认为孟尝君不能得士的原因是什么?(4分)

答:

参考答案:

13.①依靠、依赖②拥有(共2分每个1分)

14.①孟尝君只不过是一群鸡鸣狗盗之徒的首领罢了。

②这就是真正的贤士不到他门下的原因。(判断句)(共4分每句2分)

15.答案示例:真正的士可以辅佐国君使制服秦国。孟尝君得到的是鸡鸣狗盗之士,正因为他收纳了这些人,所以就不能得到真正的士。(共4分,每问2分)

10、《永安石林》阅读训练及答案

《永安石林》阅读训练及答案

永安石林

位于永安市西北13公里的大湖镇,面积1.21平方公里,附近有新石林、翠云洞、寿春岩、洪云洞、十八洞、石洞寒泉六个景片。这里( )(A、耸立 B、矗立)着奇形怪状的石柱196座,最高的36米。怪石拟人状物,千zī百态,有巡山怪面人、 霸王别姬、麒麟童子,有灵猴捧桃、双龙出洞、五鱼戏水、古钟悬挂,以及惊人石、朝天笏、望天星等,惟妙惟肖,xú xú如生。石林中有一巨大峭壁,长约200米左右,高50米, 壁面经千万年风雕雨蚀,宛若敦煌壁画,耐人寻味。经有关专家考察认定,鳞隐石林规模仅次于著名的云南石林,堪称全国第二,有“福建小桂林”。鳞隐石林地下有溶洞,称“冰室”,方圆数丈,可容百人,盛夏入内,暑气全消。室内钟乳千姿百态,饶有情趣。一尊送子观音,立于莲花座上,形象逼真。冰室之下,尚有地下迷宫有待( )(A、探测 B、观测)。

6、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。(4分)

(1)霸王别姬( ) (2)古钟悬挂( )

(3)千zī( )百态 (4)xú xú( )( )如生

7、根据语境,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(只填字母)。(2分)

(1)这里( )(A、耸立 B、矗立)着奇形怪状的.石柱196座,最高的36米。

(2))冰室之下,尚有地下迷宫有待( )(A、探测 B、观测)。

8、文中两个划线句各有一处语病,请用修改符合在原句中直接修改。(2分)

换用号: 增补号: 删除号: 调位号:

(1)石林中有一巨大峭壁,长约200米左右,高50米。

(2)鳞隐石林规模仅次于著名的云南石林,堪称全国第二,有“福建小桂林”。

9、下列句子①②③有一处标点符号错误,请找出并订正。(2分)

有巡山怪面人、 霸王别姬、麒麟童子,① 有灵猴捧桃、双龙出洞、五鱼戏水、古钟悬挂,② 以及惊人石、朝天笏、望天星等,维妙维xiào,xú xú 如生。③

错误地方 ,订正为 。

参考答案:

6、(1)jī (2)xuán (3)姿 (4)栩(每空1分,共4分)

7、(1)A (2)A (填词不给分,每空1分,共2分)

8、(1)词语重复,删去“约”或“左右”;(2)成分残缺,在“福建小桂林”后加上“荣誉”等。(不用修改符号不给分,每题1分,共2分)

9、错误②,应改为“。”。(每空1分,共2分)

11、《往事依依》阅读训练及答案

《往事依依》阅读训练及答案

阅读《往事依依》中的一段文字,完成1013题。(12)

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,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。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。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∠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》,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,真是悲歌慷慨,我们这些做学生的,爱国情怀油然而生。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,望着滚滚长江水,回顾千古兴亡事,总是感慨万端。不用说,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。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。也是在初中读书时,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,是年轻的新派人,他喜欢教白话文。有一次,教到田汉∠归》中的诗:模糊的`村庄已在面前/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/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/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。老师朗诵着,进入了角色,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。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,一堂鸦雀无声,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。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,几十年过去了,至今还能信口背出。此后,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,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,开阔了眼界,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。如今只要稍一回忆,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。(于漪《往事依依》)

10、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。(2分)

11文段中的雕镂和镌刻在注释中都解释为雕刻,既然意思相同,为什么不用同一个呢?谈谈你的理解。(2分)

12、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填表。(3分)

国文老师

朗读课文时的特点

学生们的感受

对我产生的主要影响

教古文

的老师

代课

老师

13、仅根据上文内容,试简要归纳出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观。(2分)

14、联系实际,敞开心扉,选择一位你最喜欢的语文老师简要说说他的教课特点。(3分)

参考答案:

10描写了两位国文老师生动的读书情景和对自己一生的影响

11为了避免重复,使语言富于变化(1)。两词各有侧重,雕镂侧重于雕刻的精细,镌刻侧重于刻的印迹深。(1)

12、(3分,答对2格得1分,不设0.5分。意思对即可,完全照搬原文扣1分。)

把慷慨的感情融入身体的动作

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感情

从此喜欢上了读辛弃疾的词

把深深的感情凝注在眼睛里

同学们全被深深地打动

对新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

13不设统一答案。答题要点:要以情动人,应以朗读为主,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。

14没有标准答案。(3分。按内容是否深刻、语言是否通顺分3、2、1给分

12、《白开水》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

《白开水》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

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各种各样的饮料走进了人们的生活。喝矿泉水、纯净水已是普遍现象。喝雪碧、可乐成了一种时尚,各种名目繁多的功能饮料更是赢得了青少年的青睐,而饮用白开水的人却越来越少。其实,从科学角度来看,其他任何的饮料都无法取代白开水。

②众所周知,水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物质,只有保证机体有足够的.水分,体内产生的废物才能及时地通过肾脏排出体外。从医学角度上讲,任何饮料都不如白开水对生理健康有价值。白开水最容易解渴,有调节体温、输送养分及清洁身体内部的功能。而且,白开水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,对于促进细胞新陈代谢、能量转换、血液循环和维持电解质平衡,都大有益处。白开水不含卡路里,在进入人体后,很容易透过细胞膜,增加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,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功能,提高机体抗病能力。因此,白开水实在是人体最需要的天然“饮料”。

③白开水是由自来水煮沸而来的,其主要成分是水,其中还包含多种矿物质和一些人体需要量极少的微量元素,如钠、钾、钙、镁、锌、铁、铜、铅、氟、碘和硒等。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,不能缺乏,但也不能过多。自来水所含的矿物质为矿泉水的1/10,又是纯净水的10倍。矿泉水的矿化度一般为200—300毫克/升,自来水为20—30毫克/升,而纯净水只有2—3毫克/升。有关研究表明,自来水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对人体来说是最适宜的。

④其他饮料所含糖分和热量一般都偏高,食欲旺盛且过量饮用的人,往往会因糖分和热量摄入过多引起肥胖,食欲不振的人则由于饮料影响正餐,可能导致热量摄入不足而渐趋瘦弱。饮料中的果糖会阻止人体对铜的吸收,引起贫血等病症。饮料中的人工色素、防腐剂在体内蓄积,会干扰多种酶的功能,引起消化不良。再者,饮料中的大量电解质不容易很快从胃肠排空,而是较长时间存在于胃肠内,影响消化吸收,降低食欲,同时还加重了肾脏的负担。另外,通过蒸馏和逆渗透技术加以净化后的纯净水会失去如镁、锌、铁、硒、碘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,长期饮用纯净水,人体便会缺少某些必要的元素而造成营养失衡,这对处于生长期的青少年来说尤为不利。(选文略有改动)

11、第①段中最后一句,作者为什么要加上“从科学角度来看”这几个字?(2分)

12、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?这些说明方法在本段有什么作用?(4分)

13、仔细阅读第④段,概括“其他饮料”对人体有哪些危害。(4分)

14、读完全文,请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。(2分)

【参考答案】

11、示例:加上这几个字,从范围上作了限制,(1分)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。(1分)

12、示例:运用举例子、列数字、作比较的说明方法。(2分)从自来水中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的角度,(1分)说明白开水对人体最适宜。(1分)(说明方法答对两个得1分,答对三个得2分)

13、示例:①糖分和热量偏高,可能引起肥胖或瘦弱。②饮料中的果糖会引起贫血等病症。③饮料中的人工色素,防腐剂会引起消化不良。④饮料中的大量电解质会影响消化吸收、降低食欲,加重肾脏负担。(每点1分,原文照抄,没有概括,酌情扣分)

14、示例一:最佳饮料——白开水示例二:喝白开水,走健康路示例三:白开水(“白开水”必须出现,意思相近即可得分)

13、《欣赏戏剧》阅读训练及答案

《欣赏戏剧》阅读训练及答案

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,完成5-8题。(12分)

①戏剧是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,主要借助文学、音乐、舞蹈、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人物形象,揭示社会矛盾,反映社会生活。戏剧文学施舞台演出的脚本又称剧本,是与小说、诗歌、散文并列的文学样式。通常所说的戏剧欣赏,主要指的就是对剧本的欣赏。

②欣赏戏剧,首先要了解戏剧所展示的戏剧,是怎样形成的,的性质是什么,进而弄清发展的过程,完整的把握剧本的情节。戏剧,主要指剧本中所展示的人物之间、人物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看,其中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。∽雨》第二幕表现出多种人物之间的矛盾,这些表面看来是家庭内部的矛盾,实际上是阶级之间的矛盾。鲁侍萍与周朴园之间的属于下层劳动人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;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属于资本家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。戏剧主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,同时也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。

③欣赏戏剧,其次要把握戏剧语言。语言使成剧本的基础。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。人物语言也叫台词,包括对白、白、旁白等。剧作家通过人物语言来展开戏剧,塑造人物形象,揭示戏剧主题,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。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语言,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、心理、布景、环境等,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的情节。第一,要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。所谓个性化,是指受人物的年龄、身份、经历、教养、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个性特点。第二,要品味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。动作性包括外部动作和内部动作(内心活动),像周萍打鲁大海,他们之间表现为外部动作;鲁侍萍看见周萍打鲁大海后那种痛苦的`心情,是内部动作。第三,要品味人物语言中蕴涵的丰富的潜台词。好的潜台词总是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,给人以品味、想象的空间;比如∽雨》中,鲁侍萍听周朴园沉呤无锡是个好地方的时候,虽然顺着周的话语说哦,好地方,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潜台词。

④欣赏戏剧,还要学会欣赏戏剧人物形象。首先,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;其次,要注意人物的语言;另外,还要随着剧情的发展,弄清人物性格的发展交化。因为,人物形象是在戏剧的发展中通过戏剧语言来刻画的;戏剧主要是剧中人物的性格;它为人物性格所决定,同时又是为展示人物性格服务的。因此,要完整地了解一个人物形象,还要弄清在的发展过程中,这个人物形象有无变化,以及有哪些变化。

16.根据文意,下列对戏剧与戏剧文学的理解,不正确的一项是()

A.戏剧借助文学、音乐、舞蹈、美术之类的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,揭示社会矛盾,表现社会生活。

B.戏剧文学是种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,主要通过人物形象来表现矛盾,反映社会现实。

C.戏剧文学是与小说、诗歌、散文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,也就是演员进行舞台表演所使用的剧本。

D.我们中学生所要进行的戏剧欣赏,主要指的就是对剧本的欣赏;欣赏内容包括戏剧、戏剧语言、人物形象等。

17.根据文意,下列对戏剧语言的分析与理解,正确的一项是()

A.人物语言包括对白、白、旁白三大类,这样的语言可以用来表现戏剧,直接展示戏剧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。

B.剧作家主要通过舞台说明来塑造人物性格,展现戏剧的情节,揭示戏剧主题,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。

C.∽雨》中周萍打鲁大海,他们之间表现为内部动作性;鲁侍萍看见周萍打鲁大海后那种痛苦的心情,系外部动作性。

D.戏剧中的潜台词,一般是用较少的语言来表达较为丰富的内容,能给人以品味、想象的空间。

18.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()

A.欣赏戏剧,了解戏剧尤为重要,包括形成的原因与过程,的性质,从而完整的把握剧本的情节。

B.戏剧主要有三大要素,一是人物之间的矛盾,二是人物自身的矛盾,三是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。

C.戏剧中受人物的年龄、身份、经历、教养、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具有个性特点的语言,是个性化的人物语言。

D.欣赏戏剧的人物形象,首先,要弄清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;其次,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;最后,还要注意人物的语言。

19.下列根据原文作出的推理,正确的一项是()

A.∽雨》第二幕开始的舞台说明交待了舞台气氛,烘托了人物的烦躁、郁闷不安的情绪,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,感染了读者或观众,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。

B.罗密欧与朱利叶的悲剧是性格悲剧,主要是由他们自身的某些弱点造成的,如罗密欧有明显的急躁性格。

C.戏剧有一个发生、发展、激化和解决的过程,这就决定了社会也有一定的发展过程,一般包括开端、发展、高潮和结局。

D.∽雨》中鲁侍萍听周朴园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的时候,顺着周的话语说哦,好地方,其中潜藏着对周朴园始乱终弃行径的揭露。

参考答案:

15.B(戏剧文学应改为戏剧)

16.D(A项直接展示戏剧情节错;B项舞台说明概念太小;C项内部外部互调)

17.D(首先应为最后,其次应为首先,另外应为其次)

18.A(B项主要不当;C项戏剧不能决定社会,只能是社会决定戏剧;D项潜藏着对周朴园始乱终弃行径的揭露不当,只能说潜藏着痛苦,愤怒等复杂心情)

14、答友人求序文书阅读训练及答案

答友人求序文书阅读训练及答案

阅读下面的文言文,完成5~10题

答友人求序文书

(清)唐绍祖

辱惠书,重赐大集,复蒙崇奖过当,欲仆序而行之。足下高才壮年,负盛名于时。人之所以推奉足下,与足下之所以自待者,岂不以斯编为足信今传后也哉!而使仆公然标其卷首,幸何可言!幸何可言!

然仆尝有言,吾之有文,而欲得工于文者序之,非特相引重而已,吾文有瑜焉不可掩,吾文有瑕焉不可护,吾有其从入之处,甘苦曲折得力之所由,不可不知。三者缺其一,皆不足以序。而非甚工于文,则必不能洞首尾,抉要害,旁推交通,以尽其说。尝譬之人身垢痒待搔,而欲使异体者言之,其能无左右相错迕乎?又或有人亲见己身所患之处,而此人方病风拘挛,其能运其十指之力,使之快然而无憾乎?今足下视仆,其于文工耶?不工耶?足下误缘浮誉,深信推引,当不以为不工矣。此足下见许之意则可,仆何敢当!然仆重违足下意,便欲竭其驽钝,以万一相为发明,日夜取大集读之,而茫然不得其端绪,知足下之有百瑜而无一瑕明矣。而其所从入者何如,何者为其所得力,仆殆如异体人不得指说。就令吾文诚工,亦不当在作序之列,而况不免于病风拘挛之苦。此所以临纸涩缩,而不敢措意者也。

仆又窃谓古人之为序多矣。凡其朋友故旧出处离合之际,莫不各有赠送之作。观其驰骤往复,似不难恣意自快。而究竟归于质实,绝无增饰情事,以虚言伪说取笑天下,故久而不可磨灭。于序文也,抑又可知。后之君子,其欲人之序之,与俨然执笔而为之序者,岂复有讲于此者哉!仆文章鄙野,非敢托有本之说以自高。以足下工于文,世固多有造门而求序于足下者,故又以①之意为足下献。

(选自吴曾祺编→代名人书札〈二〉》西苑出版社出版)

【注释】①(kēnkēn):形容浅薄固执。

5.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,正确的一项是(3分)

A.则必不能洞首尾洞:洞开

B.此足下见许之意则可见:表示被动

C.世固多有造门而求序于足下者造:到

D.非敢托有本之说以自高高:高兴

6.下列各组句子中,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(3分)

A.而使仆公然标其卷首观其驰骤往复

B.旁推交通,以尽其说以足下工于文

C.仆又窃谓古人之为序多矣知足下之有百瑜而无一瑕明矣

D.以足下工于文世固多有造门而求序于足下者

7.黎锦熙先生认为“古文底(的)图解”,“是指示研究古文文法和练习言文互译底一个总方法……实在是很科学的'古文研究法”。下列“框式图解”是对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或短语的内部层次关系的理解,每个“框”中解释短语结构关系的词语都省略了“关系”或“短语”二字。其中图解有错误的一项是(3分)

答案:

A.B.

C.D.

8.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,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

A.文章首先高度赞扬“友人”年轻有为,名气大,接着说“友人”请我作序,感到非常荣幸。

B.文中特别强调替他人作序的基本条件,就是作序人必须擅长写作,要对作品公正客观地评价。

C.作者用“异体者搔痒”、“病风拘挛”这两句话,再次申说“我”不能替“友人”作序的理由。

D.结尾段作者全从正面着笔,强调序文的真实性,再次表明不能作序的理由,并且宽慰“友人”。

15、《姜斋诗话》阅读训练及答案

《姜斋诗话》阅读训练及答案

阅读下文,完成第22~25题。(11分)

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,俱以意为主。意犹帅也。无帅之兵,谓之乌合。李、杜所以称大家者,无意之诗,十不得一二也。烟云泉石,花鸟苔林,金铺锦帐,寓意则灵。若齐、梁绮语,宋人抟合①成句之出处,役心向彼掇索,而不恤己情之所处发,此之谓小家数,总在圈缋②中求活计也。

情、景名为二,而实不可离。神于诗者,妙合无垠。巧者则有情中景,景中情。景中情者,如“长安一片月”,自然事栖忆远之情;“影静千官里”,自然是喜达行在之情。情中景尤难曲写,如“诗成珠玉在挥毫”,写出才人翰墨淋漓、自心欣赏之景。凡此类,知者遇之;非然,亦胡突看过,作等闲语耳。

“落日照大旗,马鸣风萧萧”,岂以“萧萧马鸣,悠悠旆旌”为出处耶?用意别,则悲愉之景原不相贷,出语时偶然凑合耳。必求出处,宋人之陋也。其尤酸迂不通者,既于诗求出处,抑以诗为出处,考证事理。杜诗:“我欲相就沽斗酒,恰有三百青铜钱。”遂据以为唐时酒价。崔国辅诗:“与沽一斗酒,恰用十千钱。”就杜陵沽处贩酒向崔国辅卖,岂不三十倍获息钱耶?求出处者,其可笑类如此。

(选自王夫之《姜斋诗话》,有删节)

注:①抟合:随意捏合。②圈缋:框框。

22.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()(3分)

A.作诗为文,重在立意,匠心运,方能写出好作品。

B.欣赏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,需要读者的细心体会。

C.诗歌写景叙事,语言表达常带有偶然性,因而不可坐实求证。

D.相信“无一字无来历”,必求出处,体现了艺术追求的苦心孤诣。

23.第二段多处引用诗句,其作用是____(2分)

24.根据文意,作者评齐、梁和宋人的诗为“小家”的理由是__________(用自己的话回答)(2分)

25.试分析文末“就杜陵沽处贩酒向崔国辅卖,岂不三十倍获息钱耶”句的表达效果。(4分)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参考答案:

22.D(3分)

23.旁征博引,充分论证了本段的论点:“巧于作诗的人必然将情与景结合得天衣无缝”(“神于诗者,妙合无垠”亦可)。(2分)

24.没有真情实感,只是在艺术形式(雕琢词句)方面下工夫。(2分,答对一点给1分)

25.巧妙利用杜诗、崔诗中不同的酒价,进行推算,从而指出以诗为出处考证事理的人酸迂不通。(3分)诙谐幽默。(1分)

译文

无论诗歌还是长篇文章,都以“意”(主旨)为主,“意”是(诗文的)主帅,没有主帅的兵,叫做乌合之众。李白、杜甫之所以被称为大家的原因,是因为他们的诗作不注重立意的十首中找不到一二首。(描写)烟岚、云霞、泉水、石头,花草、飞鸟、苔藓、林木,华美的铺榻、锦绣的帷帐等等,要有寓意才是好诗。像齐、梁时代的诗(只会)用华美的诗句,宋朝人(只会)用前人现成的字句组合成诗,役使自己的心,向前人的诗句中去摘取索求,而不顾及自己的感情是从哪里发出的,这就叫做小家子路数,总是在一个框子里寻求(作诗的)方法。

情和景名义上是两种东西,实质上却不能分开。诗写得出神入化的.人,诗中的情和景必然结合得天衣无缝;巧于作诗的人则情中有景,景中有情。景中有情的,如“长安一片月(李白《子夜吴歌·秋歌》),自然(在长安的月夜之景中)充满了一种(女子)自栖息,思念远征夫君的情怀。又如“影静千宫里”(杜甫《喜达行在所》),自然有(诗人长期流离后)终于到达天子所在之地的欢喜之情。情中有景的,特别难以曲折地表达,如“诗成珠玉在挥毫”(杜甫《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》),写出了诗人纵情挥毫,驰骋笔墨的自我欣赏的欣喜之情。凡是这类情景交融的诗句,有欣赏智慧的人自然就能体会,如果不是这样的读者,糊涂的人草草看过,只不过把它们当作平常的句子罢了。

杜甫“落日照大旗,马鸣风萧萧”(《后出塞》),难道是把《诗经》中“萧萧马鸣,悠悠旆旌”的诗句作为出处的吗?杜诗和《诗经》中的句子立意迥异,景物描写的作用也不能相互替代,用词相近只是偶然的巧合罢了。作诗一定要有出处,是宋朝人的浅陋之处,那些特别酸迂不通的人,既在前人的诗中寻求后人诗句的出处,还把诗本身作为出处,来考据事理。杜诗:“我欲相就沽斗酒,恰有三百青铜钱。”有人就把这两句诗作为依据来考证唐代的酒价。崔国辅有诗:“与沽一斗酒,恰用十千钱。”照此说来,有人到杜甫买酒的地方买进酒,再到崔国辅那儿去贩卖,那岂不是能获取三十倍的利息吗?作诗寻求出处的人,他们的举动像这样可笑。

16、《在沙漠中心》阅读训练及答案

《在沙漠中心》阅读训练及答案

【作家作品】

课文描述的是圣埃克絮佩里和他的同伴在一次飞行中,坠落在利比亚的沙漠地带。空气湿度百分之十八,残存的饮料不到一升。指望飞机在纵深三千公里地带,从高空搜索出混杂在沙漠中千万颗黑点中的两颗黑点,只是一种幻想。但是他们没有放弃生的期望,在寸草不生的沙漠里东奔西走,受尽海市蜃楼的愚弄,寻觅沙上的踪迹,把希望寄托于露水,盼念茫茫沙海中一个悠悠晃晃的驼队来营救。不是身历此时此境的人是写不出这样的文章的。

【基础积累】

1.给下列加点字注音。

虫豸( )硌( )犁铧( )

真谛( )噎( )筛糠( )

2.根据解释,写出相应的'词语。

(1)指死亡的期限。()

(2)虫子。泛指虫类小动物。这里比喻碌碌无为的人。()

(3)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,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。()

(4)比喻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。()

3.依照下面例子,按要求仿写。

示例: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,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,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。

仿写:我们渴求

4.请写出两句描写沙漠的诗句。

【课文探究】

5.文中说,面对如此的“痛苦”,“我不抱怨”。结合上下文,指出其中的理由。

6.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来表达自己面对死亡威胁时的感受,读着这篇内心白式的文章,联系作者的生平,你认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?

7.作者是怎样理解探险的意义的?

【文段精读】

阅读课文“我这里说的根本就不是飞机”到“不过,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了”,完成问题。

8.作者为什么说“飞机,它不是一个目的,而是一个工具”?

9.谈谈你对“我”把“露水当做希望”的理解。

10.选文体现了“我”怎样的心情?

11.假如有一天,当你处于这样的环境之中,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?

1、略。

2.(1)大限(2)虫豸(3)芸芸众生(4)筛糠

3.我们渴求知识就像饿汉渴求面包,我们渴求进步就像渴求茁壮成长,我们在坎途中寻找自己的理想。 4.示例: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。”“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。”

5.因为作者很乐观,而且已经参透了死亡,不再害怕。

6.热爱生命、珍视生活,却又勇于为事业而牺牲;满怀激情、执著追求,诗意地生活;热爱人类,富有责任感。 7.探险,不是为了寻求刺激,不是为了显示个人超凡的勇气,而是出于对社会的奉献,出于造福人类的责任感。

8.因为人们并不是为了飞机而去冒生命的危险。人们只是通过飞机这个工具,去达到自己的目的、寻找真理。

9.表明了当时处境的艰难,就如“救命的稻草”之于溺水的人;同时也说明了“我”的顽强和乐观精神。

10.平静、坦然、乐观的心情。

17、《读书三到》阅读训练及答案

《读书三到》阅读训练及答案

大抵观书先须熟读,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。继以精思,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,然后可以有得尔。……古人云:“读书千遍,其义自见一谓读得熟,则不待解说,自晓其义也。余尝谓,读书有三则,谓心到、眼到、口到。心不在此,则眼不看仔细,心眼既不专一,却只漫浪(1)诵读,决不能记,记亦不能久也。三到之中,心到最急(2).心既到矣,眼口岂不到乎?

注释:①漫浪:随随便便。②急.:要紧。

1.解释加点的词。

①可以有得:()②其义自见:()③自晓其文:()

2.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'意思是什么?请用自己的话概括。(3分)

答:

参考答案:

1、①收获②同“现”③明白

2、读书要熟读精思,要做到“三到”。

18、跪着给女儿唱歌阅读训练及答案

跪着给女儿唱歌阅读训练及答案

①快,前面发现了一名幸存者。她刚把水杯递到干裂的嘴边,忽然有人大叫一声。生命就是命令,她立即放下水杯,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,和队友们迅速赶过去。

②是个小女孩,大概四五岁。冲在前面的队友矫健地匍匐在地,边往里面看边说:她的左腿被倒塌的石块压住,动弹不得。

③外边的人都焦急地竖起耳朵,里面隐隐传来小女孩悲伤的哭泣声。队长仔细地观察周围形势,他无奈地摇摇头:周围阻挡的水泥横梁和石块太厚重,人力根本搬不动,必须等待大型救灾机械装备来增援。可是救灾机械装备要等到明天才能运过来,一个队友说,我们刚刚接到通知,在下午的余震中,道路又发生局部塌方,现在正在抢修,机械装备最早也要等到明天早晨。我担心孩子支撑不了那么久,匍匐在地的队友说,她那么小,被困了那么久,情况非常危险。

④让我来。忽然,人群的后面有人喊。人们这才注意到她,她哽咽地说她是我女儿,让我来吧。

⑤大家都自觉地给她让出一条路,匍匐在地的队友也退出来。她缓缓地跪下去,艰难地往狭小的废墟缝中钻,孩子,我是妈妈。

⑥妈妈。听到她的声音,小女孩哭得更凄惨了。

⑦孩子,妈妈在这儿,别怕。她温柔地说,来,把手伸给我。

⑧一只脏兮兮的小手从水泥缝中伸出来,她一把紧紧地握住。孩子,别哭,妈妈在这儿,妈妈就在你身边。妈妈相信你是最坚强的,你再忍耐一下,我们马上就把你救出来。

⑨果然,小女孩停止哭泣,喃喃地说:妈妈,你不要离开我,我不哭。可我就是怕,妈妈,你能给我唱歌听吗

⑩妈妈给你唱。她用力地咬咬嘴唇,抑制住快要溢出的泪水。几个小时过去了,她就一直跪在碎石遍布的废墟上,上半身倾进废墟中,没有换一个姿势,不停地唱歌。

天渐渐黑了,还飘起小雨,她仍然跪在那里,一首一首地唱歌。慢慢地,里面的孩子也跟着她一起哼起来。其间,有队友过来叫她吃饭,她摇摇头:女儿都没吃,我吃不下。也有队友给她送来雨衣,她挥挥手:女儿都淋着雨,我怕什么还有队友过来想代替她继续守候,她同样拒绝了:女儿需要妈妈,我要给她唱歌,这样她才不会害怕,不会睡着。女儿一睡着,就再也不会醒了。

寂静的夜空中,一直回荡着她那动听的歌声。

?终于,第二天一早,救灾机械赶到现场。两个小时后,小女孩成功地获得营救。看着小女孩微弱的呼吸,医生不可思议地感叹道:这真是一个奇迹!此时,距发现小女孩已经过去15个小时,而她,因为长时间跪在地上唱歌,劳累过度,在看见小女孩被抬上救护车的一刹那,昏了过去。

?在场的群众都被她的执着感动了,钦佩地说:小女孩很幸福,她有一个全世界最伟大的妈妈。

?不,你们错了。队长回过头,泪眼婆娑地说:她不是小女孩的妈妈,她的.女儿在地震那天就遇难了。到今天为止,这已是她营救出的第八个女儿。

作者:王世虎《特别关注》2008年第9期

1、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。(4分)

2、通读全文,如何理解第⑩段画线句子的含义(4分)

3、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她不是小女孩的母亲(3分)

4、如何理解第?段画浪线的句子这真是一个奇迹!的含义(4分)

5、如何看待文中这位母亲(4分)

答案

1.一位母亲,为救出地震后被压在水泥缝里的女孩,坚持跪在废墟上为孩子唱歌,直到女孩获救。

2.动作描写,神态描写。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位母亲望着水泥缝中的女孩,想到自己已经遇难的女儿,强忍着悲痛决心救出素不相识女孩的决心,表现出母爱的博大。

3.第③段里面隐隐传来小女孩悲伤的哭泣声,周围阻挡的水泥装备要等到明天才能运过来。表明既听不清声音,又看不见人影,只能知道里面有一个孩子。

4.写出小女孩在年龄小,被困时间长,处境十分危险的情况下,因这位母亲不停地唱歌而坚持到成功获救。从侧面表现这位母亲救助她的艰难,体现了母爱的伟大,母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。

5.无私的母亲,高尚的母亲,把对自己女儿的爱与怀念化为无穷的力量,无私救助他人的孩子,让人感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