​我国五刑制的发展及演变

2024-12-10 23:43 来源:集名网 点击:

我国五刑制的发展及演变

古代中国是法制比较完备的国家,远在夏商周时就出现“五刑制"。五刑制分奴隶制五刑制,(也叫肉刑)和封建制五刑制。奴隶制五刑是指墨,劓,刖,宫,大辟。封建制五刑指笞,杖,徒,流,死。奴隶制五刑在汉文帝之前通行。封建制五刑经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断时续,到隋唐后开始完备直到清末。墨,在人身上刺刻涂墨,周代较流行。汉文帝时废除。魏晋南北朝时间或使用,隋唐时没有这种制度。五代后晋时恢复始用,比如北宋时士兵地位低下,脸上刺字涂墨。而且与流刑结合,直到清朝,只不过清朝流徒不刺字。劓,割掉鼻子酷刑。周代流行,汉文帝时用笞刑代之。刖,断足酷刑。春秋时楚人汴和献和氏壁被断双足也叫膑刑。汉文帝时废除。宫刑,男子去势,女子幽闭刑罚。秦汉时称腐刑,蚕室刑,阴刑。汉武帝时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而受宫刑。汉文帝时宫刑不废,景帝时宫刑可代死刑。初时用淫罪,后用于谋反,谋逆之罪并扩大到连坐犯人子女。隋开皇年间(581年一600年)废除宫刑。辽穆宗时恢复,以后朝代不再有宫刑。大辟,即死刑。执行方式各有不同,先秦时有炮烙(商纣时期),剖腹,醢,脯,戮,斩,焚,罄,轘,辜等。秦以前还有凿,颠,镬,烹,抽胁,囊扑,枭首,腰斩,弃市。北魏有⺀轘,腰斩,殊死(断头),弃市等。后改,枭首,斩,绞三等。汉文帝时沿用了两千年的肉刑基本上废除,是古代刑罚制度的一种进步。封建制五刑隋唐时法律制度正式定形直到清末。封建制五刑,笞,杖,徒,流,死。笞,是抽打。分两种小刑用小荊条拧成,清朝用竹板,打臀部。分5种等级,打10下,20下,30下,40下,50下。大刑用粗荆条拧成打60,70,80,90和100五种,打背,臀和腿直到清末。徒,强制犯人劳役的刑罚分五等,1年,1.5年,2年,2.5年,3年,。流,将犯人流放到边远地区不准回原籍。隋时分三等,流放一千里,一千五百里,二千里,服劳役2年,2.5年和3年。唐朝时发配二千里,二千五百里,三千里,服劳役一年。死,隋唐时有两种刑罚斩稆绞。还有些不上台面的刑罚,投悬崖,射鬼箭,五车轘,生瘗(活埋),炮掷,棒杀,烹煮,金瓜击顶等。明清刑罚较严酷剥皮实草(大将军兰玉享过),灭十族(方孝儒十族)。从奴隶制刑制到封建制五刑制经六百多年发展,中间经过反复最终走向成熟,为历朝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,标制着古代刑罚逐渐从野蛮走向文明是一种巨大的进步。